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9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作品:《 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特点以及精湛的绘画手法。以下为您详细解析:

一、艺术形式

1. 山水画:

- 全景式山水:画家们常以宏大的视角描绘山水的全貌,表现出山脉的雄伟、江河的浩渺以及山水之间的广阔空间。如荆浩的《匡庐图》,画面中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展现出北方山水的壮美与雄浑。

- 边角式山水:以马远、夏圭为代表,他们常截取山水的一角或半边进行创作,画面构图简洁,留白较多,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体现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例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描绘了一叶扁舟和一位垂钓的渔翁,四周大片留白,却让人感受到江水的广阔和宁静。

2. 花鸟画:

- 工笔花鸟画:画家们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精心描绘花鸟的形态、羽毛、色泽等细节,力求达到逼真的效果。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锦鸡的羽毛五彩斑斓,细腻入微,芙蓉花的描绘也极为精致,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的高超技艺。

- 写意花鸟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画家情感的表达,通过简洁的笔墨勾勒出花鸟的神韵,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例如徐熙的《雪竹图》,以墨笔勾勒出竹子的形态,笔墨简洁却富有变化,展现出竹子的挺拔与坚韧。

3. 人物画:

- 宗教人物画:五代两宋时期,佛教和道教依然盛行,宗教人物画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画家们通过对宗教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对宗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如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描绘了众多道教神仙的形象,人物姿态各异,线条流畅,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巧。

- 世俗人物画: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世俗人物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画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描绘他们的生活场景、情感状态和社会风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世俗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艺术特点

1. 写实与写意的融合:

- 五代两宋时期的画家既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描绘,又强调通过笔墨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意境。在山水画中,画家们在描绘山水的形态、结构、质感等方面力求写实,同时又通过笔墨的运用营造出山水的意境和氛围,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寄托。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家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巍峨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崎岖的山路,同时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出一种雄伟、深沉的意境。

- 在花鸟画中,工笔花鸟画注重对花鸟形态和细节的写实描绘,而写意花鸟画则更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画家情感的传达。画家们通过对笔墨的运用,如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变化,来表现花鸟的神韵和气质,以及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2. 注重笔墨情趣:

- 笔墨是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五代两宋时期的画家们对笔墨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注重笔墨的质感、韵味和表现力,通过不同的笔墨技法来表现不同的物象和情感。例如,在山水画中,画家们常用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等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在花鸟画中,常用勾勒、点染等技法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色泽。

- 同时,画家们也注重笔墨的情趣和韵味,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疏密等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例如米芾的“米点山水”,以水墨点染的方式表现山水的形态和神韵,笔墨简洁而富有变化,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3. 强调意境的营造:

- 意境是中国绘画的重要审美追求,五代两宋时期的画家们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他们通过对画面构图、笔墨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精心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例如,在山水画中,画家们常通过留白、虚实对比等手法来营造出山水的深远、空灵之境;在花鸟画中,常通过对花鸟姿态、神情的描绘,以及背景的烘托,来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

- 画家们还常常借助诗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增强画面的意境。他们在画面上题写诗句,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引导观者更好地理解画面的意境。同时,书法的用笔和线条也与绘画的笔墨相互呼应,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三、绘画手法解析

1. 勾线:

- 线条的特点: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线条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力。例如,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条通常较为细腻、圆润,用于勾勒花鸟的形态和轮廓,使其更加逼真;山水画中的线条则更加多变,有粗细、长短、疏密、曲直等不同的形态,用于表现山石的纹理、树木的枝干、水波的流动等。

- 不同题材的勾线方法:在人物画中,勾线主要用于描绘人物的面部轮廓、五官、服饰等,线条要准确、流畅,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神情。例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人物的勾线细腻而富有变化,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情感。在山水画中,勾线的方法更加多样,根据不同的山石结构和纹理,可以采用不同的皴法来勾线,如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等。花鸟画中的勾线则要根据花鸟的形态和特点进行,既要表现出花鸟的轮廓,又要体现出其羽毛、花瓣等的质感和纹理。

2. 皴法:

- 常见皴法及其特点:

- 披麻皴:这种皴法的线条柔和、圆润,如同披散的麻丝,常用于表现江南一带土质山丘的纹理和质感,给人一种柔和、细腻的感觉。例如董源的《潇湘图》,运用披麻皴表现出江南山水的湿润和秀丽。

- 斧劈皴:其线条刚劲有力,形似斧劈,适合表现北方山石的坚硬和陡峭。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中,斧劈皴的运用使得山石更加雄伟、险峻。

- 雨点皴:由短而密集的墨点组成,形似雨点,常用于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雨点皴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厚重感和真实感。

- 皴法的运用技巧:画家们在运用皴法时,通常会根据画面的需要和自己的创作意图进行灵活组合和变化。例如,在一幅山水画中,可以同时运用多种皴法来表现不同的山石结构和质感;或者在同一处山石上,运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其不同的面和纹理。皴法的运用还要注意墨色的变化,通过浓淡干湿的不同搭配,使山石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设色:

- 色彩的运用特点: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色彩丰富,但总体上以淡雅、清新为主。画家们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意境。例如,在花鸟画中,常以鲜艳的色彩表现花鸟的美丽和生机,同时通过色彩的调和使画面更加和谐;在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相对较为淡雅,以墨色为主,通过少量的色彩点缀来表现山水的季节和气候特征。

- 不同题材的设色方法:人物画的设色通常较为鲜艳,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和神情。例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中,人物的服饰色彩鲜艳,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花鸟画的设色则要根据花鸟的种类和特点进行,力求表现出花鸟的真实色彩和质感。例如,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中,仙鹤的羽毛用白色和蓝色精心描绘,使其更加逼真、生动。山水画的设色方法较为多样,可以根据画面的意境和风格进行选择。例如,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色彩鲜艳、明快,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水墨山水则以墨色为主,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4. 构图:

- 构图的基本原则: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构图注重平衡、对称和变化。画面中的景物布局要合理,有主有次,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例如,在山水画中,通常会将主峰置于画面的中心或偏左、偏右的位置,以突出其主体地位,同时在周围搭配一些次要的山峰、树木、云雾等,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 常见的构图形式:

- 全景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常用于表现宏大的场面和广阔的空间,如山水画中的长卷和大幅立轴。画家们通过对景物的精心安排和布局,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的深远和广阔。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全景式构图,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

- 边角式构图:以简洁、空灵为特点,常截取景物的一角或半边进行创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例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只描绘了一叶扁舟和一位垂钓的渔翁,四周大片留白,却让人感受到江水的广阔和宁静。

- 对称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常用于表现庄重、严肃的题材。例如,在一些宗教人物画中,常常采用对称式构图,将人物或神像置于画面的中心,两侧对称地安排一些陪衬的景物或人物,以突出其主体地位和神圣感。

总之,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特点鲜明,绘画手法精湛。这一时期的绘画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其艺术形式、特点和绘画手法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和精髓。

《匡庐图》是五代时期北方画派荆浩的代表作品。以下是对其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特点、优点和影响的具体解析:

创作背景

- 时代的艺术氛围: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晚唐、五代时,具备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的水墨山水更是逐渐走向了成熟。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表现,追求真实感和意境的营造。

- 画家的经历与艺术追求:荆浩是五代后梁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他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他提倡作画要忠实于自然对象,“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善于创造富有概括力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强调笔墨并重。他集唐人山水画法之大成,并努力创新,终成一代山水大家。其长期的隐居生活使他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深入观察自然山水,为《匡庐图》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绘画理论的发展:荆浩着有《笔法记》,这是山水画的重要论着,其中对山石皴法、树木画法等的论述对山水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匡庐图》是其绘画理论的重要实践体现,如他在图中对皴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和技法创新。

- 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理解,山水常被视为寄托情感、表达精神境界的重要载体。荆浩通过《匡庐图》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一种宁静、超脱生活状态的向往,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墨客普遍追求的精神境界。

《匡庐图》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五代时期山水画走向成熟的特征,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创作手法:

- 勾皴染并举:画家以中锋画山石,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结构,线条遒劲有力,表现出山石的硬朗质感。同时,辅以侧锋的解索皴、钉头皴、豆瓣皴等皴法来烘托气氛,这些皴法的运用使得山石的纹理和阴阳向背更加真实生动。例如,山头和暗处用类似小斧劈的皴法,增加了山石的立体感和厚重感,然后施以淡墨多层晕染,进一步强化了山石的质感和体积感。

- 墨色变化丰富:荆浩注重墨色的浓淡、黑白对比变化。通过不同层次的墨色运用,表现出景物的远近、高低、明暗等关系。如画云时,一改前人细勾填粉之法,仅以水墨渲染,衬托出云彩空灵飘荡之态;画水时,也不再使用前人鱼鳞瓦片的勾线之法,仅以淡墨烘染,显示出水面的明暗变化,兼用舟桥等物象暗示水的存在,展现了一种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

- 构图独特:采用全景式立轴构图,以主峰为中心,用浮云烟霞之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画面结合“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层次分明。近景描绘了平旷的山野、树木、屋舍、河流、石径、撑船的舟子、赶驴的行人等细节,生动具体;中景是幽谷坡峦,有崎岖山路、古木参差和如练飞瀑;远景的群峰巍峨,直上云霄。这种构图方式既展现了山水的雄伟壮阔,又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有着从有人之境到无人之境的奇妙体验。

- 特点:

- 气势雄伟壮观:画面呈现出大山大水的格局,山峰巍峨耸立,群峦叠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反映出北方山水的雄浑壮美。如画面中高耸的主峰在群峰的簇拥下,更显得气象万千,气势磅礴。

- 意境深远空灵:通过山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意境。山间的云雾缭绕,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和神秘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悠远。同时,画面中留天留地,俯仰自得,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画家在对山水景物进行细致入微观察的基础上,既注重对自然形态的写实描绘,如对山石、树木、水流等的质感和形态的刻画都非常逼真;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艺术想象,进行写意的表达,使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复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 优点:

- 艺术价值高:从绘画技法、构图到意境营造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 展现时代精神:作品反映了五代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审美追求。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愈发强烈,《匡庐图》中所展现的雄伟山水和深远意境,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为后人了解当时的文化风貌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 推动山水画发展:荆浩在《匡庐图》中运用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为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重要性,对后来的画家如关仝、李成、范宽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动了北方山水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 影响:

- 对后世画家的影响:荆浩的《匡庐图》为后世山水画的创作树立了典范,许多画家从其作品中汲取灵感和经验。北宋的李成、范宽等画家都深受其影响,在构图、笔墨运用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风格,进一步推动了山水画的繁荣。此后,历代的山水画家都对《匡庐图》进行研究和学习,不断从中探索山水画的艺术精髓。

- 对山水画理论的贡献:荆浩不仅创作了杰出的绘画作品,还撰写了古代山水画论奠基之作《笔法记》。在《笔法记》中,他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绘景“六要”,以及笔有筋、肉、骨、气“四势”之说,对绘画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这些理论与《匡庐图》的实践相互印证,为后世山水画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确立北方山水画派风格:《匡庐图》被公认为北方山水画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体现了北方山水的壮观和美丽,以及北方画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以其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风格在山水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南方山水画派的婉约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寒江独钓图》是宋代杰出画家马远的作品。以下是对其创作手法、特点、优点及影响的具体解析:

背景

- 时代的艺术氛围:南宋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绘画的题材、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画家们通过笔墨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生活的理解。例如,南宋的山水画常以简洁的构图和空灵的意境取胜,《寒江独钓图》正体现了这种时代的艺术风格特点。

- 画家的个人风格与经历:马远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画家,他的绘画技法独特,以“边角之景”的构图方式闻名。他善于在画面中留下大量的空白,以虚写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独特的风格在《寒江独钓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马远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他可能通过描绘渔翁在寒江独钓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一种宁静、超脱生活状态的向往,或是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 文化传统与文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渔翁这一形象常常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隐士、智者或追求自由超脱的人。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渔翁垂钓的描写,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文学意境可能对绘画创作产生了启发。《寒江独钓图》或许是画家受此文学氛围的影响,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类似的诗意情境和精神内涵。

- 社会心理与审美需求: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境。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人们寄托情感、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之一。《寒江独钓图》所营造出的孤寂、空灵的意境,可能正好满足了当时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宁静、悠远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使人们在欣赏画作时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获得心灵上的片刻安宁。

- 创作手法:

- 线条运用:画家以严谨的铁线描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形象,如小舟、渔翁等,线条刚劲有力,精准地描绘出物体的形态与轮廓,展现出扎实的绘画功底。

- 笔墨处理:在画面中,对于渔翁、小舟等重要部分,施以浓墨,使其形象鲜明突出;对于水纹等则用淡墨寥寥数笔带过,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营造出层次感与空间感。

- 构图布局:大胆采用“边角之景”的构图方式,画面只截取景物的一角或一侧,留出大面积空白。如在《寒江独钓图》中,主要描绘了江中一小舟上的渔翁垂钓,四周几乎全是空白,却给人以江水浩渺的无尽遐想。

- 虚实结合:画中着墨处为“实”,如渔翁、小舟等;空白处为“虚”。通过巧妙安排虚实关系,以实衬虚,以虚显实。实处的精心刻画吸引观者注意力,虚处的空白则激发观者想象,让他们在脑海中补全画面所未展现的广阔空间,如江水的深远、天空的辽阔等,使画面意境更加深远。

- 特点:

- 简洁空灵:画面内容极为简洁,仅用简单的元素——一叶扁舟、一位渔翁、几道水纹,就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大面积的空白赋予画面空灵之感,让人感觉简洁而不失韵味。

- 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画面和独特的构图,成功营造出寒江独钓的孤寂、空灵意境。观者能感受到渔翁在寒冷江面上的孤独与宁静,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画面表象的深远禅意和诗意,引发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 独特视角:采用独特的边角构图视角,打破传统全景式构图,以小见大。这种视角选择使画面更具张力和吸引力,让观者的视线聚焦在画面的核心元素上,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 优点:

- 艺术感染力强:简洁空灵的画面与深远意境完美结合,能迅速吸引观者目光并打动他们的心灵,使观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独特氛围中。

- 引发联想与思考:大面积的空白和简洁的画面元素为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促使观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去联想和思考画面之外的内容,从而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 体现画家独特风格:作品充分展现了马远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个性,使其在众多宋代绘画作品中脱颖而出。这种独特风格不仅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也反映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影响:

- 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 构图方面:其“边角之景”的构图方式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画家纷纷效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出各种新颖独特的构图形式,丰富了中国绘画的构图理论和实践。

- 意境营造:《寒江独钓图》所体现的通过虚实结合营造意境的手法,成为中国绘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被后世画家广泛运用和传承。画家们更加注重通过画面元素的精心安排和空白的巧妙运用来营造出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意境,提升了中国绘画的艺术境界。

- 在文化领域的影响:

- 文学创作:其简洁空灵的意境和独特的画面风格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创作中借鉴其意境营造的手法,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意象来表达深远的情感和思想,使文学作品更具韵味和意境。

- 哲学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孤独、宁静、空灵等意境,引发了人们对人生、自然、宇宙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 在国际上的影响:《寒江独钓图》作为中国宋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它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