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犯颜直谏的巍徵(3)
作品:《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魏徵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兼秘书监,开始参与朝政决策。当时房玄龄和王珪负责朝廷内外官吏的考核工作,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称考核过程存在不公之处。李世民命令潞国公侯君集重新审查此事。魏徵劝谏道:“房玄龄和王珪都是陛下信任的老臣,他们长期忠诚正直地为国效力。即使考核中出现个别失误,也绝非出于私心。如果现在因为质疑而重新审查,不仅损害了他们的信誉,也影响了陛下对大臣的信任。此外,权万纪在考核过程中并未提出任何异议,直到自己未获理想评价才发声,这显然是为了博取陛下的注意,而非真心为国考虑。”李世民采纳了魏徵的意见,停止了进一步的调查。
另一次,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解职,但他以曾在秦王府供职为由请求复职。李世民念旧情,打算重新启用庞相寿。魏徵劝阻道:“秦王府有许多旧僚现居要职,若因个人情感偏袒一人,恐让其他正直之士寒心。”李世民接受了魏徵的建议,仅赐帛给庞相寿作为抚慰。
到了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麴文泰准备来京朝见,西域各国也想借此机会派遣使节进贡。李世民最初同意派厌怛纥干迎接这些使节。但魏徵警告说,国家刚刚经历战乱,百姓尚未完全恢复元气,若此时大规模接待外国使节,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混乱。他引用东汉光武帝的例子,指出当年光武帝拒绝西域设置都护的要求,正是为了避免消耗过多资源。李世民认为魏徵的观点非常有道理,立即派人追回已经出发的厌怛纥干,取消了这次接待计划。
长乐公主李丽质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女儿,深得父母宠爱。在准备她与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的婚事时,即贞观六年(632年,《旧唐书·魏徵传》记载为贞观五年),李世民表达了对长乐公主的特别钟爱,并有意给予比其姑姑永嘉长公主更为丰厚的嫁妆。众大臣附和皇帝的心意,请求加倍礼数,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却提出反对意见,指出这样做会逾越礼制,破坏家族内部应有的秩序。李世民将此事告知了长孙皇后,皇后对魏徵能够“引礼义抑人主之情”表示赞赏,并派人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同时传达口讯:
“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不久之后,魏徵被晋爵为郡公。
到了贞观七年(633年),魏徵接替王珪担任侍中,面对尚书省长期积压未决的诉讼案,尽管他不大熟悉法律,但凭借抓住根本原则和实际情况处理案件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信服。
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李世民。魏徵则提醒皇帝古来谏言往往言辞激切,以打动君心,因此不应简单地将此视为诽谤。李世民接受了魏徵的观点,下令赏赐皇甫德参帛二十段,显示了他对直言进谏的接受和包容。
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636年)去世,李世民对她思念不已,在宫中建起层观眺望昭陵,甚至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昭陵,魏徵巧妙回应,提醒皇帝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忽略了父亲高祖的陵寝献陵。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徵的用意,下令拆除了层观。
李世民还命令魏徵主编《周书》等五部史书,完成后魏徵获加授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并获得丰厚赏赐。贞观十一年(637年),当李世民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周而谴责他们时,魏徵借隋炀帝杨广之事提醒皇帝避免浪费。
到了贞观十二年(638年),针对三品以上官员遇亲王下车的问题,魏徵引用古代礼仪规范劝说皇帝维持正确礼节,最终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太子李承乾嫡子出生,李世民大肆庆祝并表彰房玄龄和魏徵的功绩,亲自解下佩刀赐予二人。
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徵呈递《十渐不克终疏》,全面总结当时政事不如初期的情况。李世民接纳了他的建议,并承诺改正,同时赐予魏徵黄金十斤、马二匹,还将奏疏列为屏障,以便经常提醒自己。
随着太子李承乾的行为逐渐引起朝廷内外的关注,李世民决定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即便魏徵自称有病也坚持让他就任,以此稳定储位局势,体现了皇帝对他能力和品德的信任。
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魏徵不仅是直言进谏的大臣,更是一位深受信任、影响深远的政治家。他的忠诚和智慧不仅帮助李世民成为了一位明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这些事也展现了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朝廷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特别是魏徵作为谏臣的角色。魏徵不仅敢于直言劝谏,而且他的建议经常被李世民采纳,这体现了贞观之治时期较为开放的政治环境和皇帝对贤才的重视。此外,魏徵还参与编纂了多部史书,并在处理国家事务上展现了他卓越的能力。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魏徵不仅是李世民的重要顾问,更是他治理国家时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魏徵的忠言直谏帮助李世民避免了许多潜在的错误决策,确保了唐朝初期的稳定与发展。这段历史不仅彰显了君臣之间的默契合作,也体现了贞观年间开放包容的政治风气。
关于长乐公主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唐朝宫廷内部对于礼仪制度的重视,以及君主个人情感与国家规范之间的平衡。同时,从长孙皇后对待魏徵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层对于忠言逆耳有着相当的理解和尊重。
最值得一提的是,魏徵被委以重任——出任太子太师一职,这一任命无疑更进一步彰显了他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与巨大影响力。要知道,太子太师可是个极其重要且责任重大的职位。
然而,面对如此殊荣,魏徵却因自身疾病缠身而坚决推辞。不过更令人钦佩的是,英明的太宗皇帝并未因此改变主意。相反,他执意要让魏徵担当起这个职务,充分展现出了太宗皇帝对魏徵卓越才能的高度信任。同时也表明了李世民殷切期望能够借助魏徵无与伦比的威望,从而有效地稳定当前复杂多变的储位局势,并确保大唐江山得以长治久安、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