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命的奥秘
作品:《 不舍黄河东流去之大学里的青春》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章生命的奥秘
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是揭开生命的奥秘和宇宙的奥秘,就目前人类所知的结论是:要想揭开生命的奥秘比揭开那个宇宙的奥秘不知要难了多少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经常在研究自身的问题时手足无措不知所以然,聪明的人类也有无奈和作羞的时候,没办法,大自然无所不能,它在造就人类的时候,同时给人类制造了许多的未知世界,让人类去探索,这正是大自然的迷人所在。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单从字面上看的意思就是:靠近水的楼台最先看到明净的月亮,朝着太阳的花草树木最容易得到春天。其实背后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他的推荐提拔,收到过他的关心帮助,对他很崇敬。唯有苏麟,因为在外县任“巡检”,不在杭州城里,所以没有得到什么照顾,因此而郁郁寡欢,很感失意。失意归失意,但是聪明的苏麟没有闲着,他天天在琢磨人事关系的辩证法,力图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找到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法门。有一次,苏麟因事到杭州来见范仲淹,顺便献诗一首,其中两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看了,心中会意,便征询他的意见和希望,满足了他的要求。苏麟的成功让人们似乎是茅塞顿开,从中明白了许多的做人道理。后来,人们就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作为人事关系接近因而易于获得方便的意思,或简作“近水楼台”四字。因为这首诗的深厚蕴涵,后人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但从文学的角度去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还能从美丽的辞藻中去寻求做人的哲理,无不为之抚须呃叹,赞赏有加。
实际上从生命本能的角度讲,那个苏麟也就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加潇洒一些,想着法子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罢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也是自然法则,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进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动物在摄取利益的时候多半是单刀直入,而人在获取利益的时候,多半是拐弯抹角,羞羞惭惭半遮半掩。单刀直入和拐弯抹角都是为了获得利益而采取的手段,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生命的奥秘。
随着学习的深入,黄河医学院一九七七级四班的同学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就连平时说笑话也开始转弯抹角的用医学术语来打闹,显得好像越来越有文化似的。
这天是个礼拜天,难得的放松机会,太阳都大老高的了,七七级四班二组宿舍里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像懒虫似的躺在被窝里睡懒觉。
高大河正在迷糊,突然听到张小勇大声的喊道:“吃饭了!”睁眼一看,原来张小勇和李少海已经把早饭打来了。
今天的早饭伙房竟然给每个人加了一个鸡蛋,这下大发了,要知道平时除了做菠菜汤以外是吃不到鸡蛋的,这可是一个完整的鸡蛋啊,隔着鸡蛋皮都能闻到里面的香味,面对这难得的美味大家不仅有点感慨。
刘远山首先大触物生情的说道:“你们说这个鸡蛋算不算是一个完整的细胞?”
李少海说道:“鸡蛋的结构完全和细胞一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应该算是一个细胞吧?”
张小勇反驳道:“严格来讲,鸡蛋里面包含了一个细胞,所谓的细胞是指鸡蛋黄那一部分,鸡蛋一旦受精以后鸡蛋黄就是一个受精卵,那就不能称之为一个细胞了。”
孙长利吃惊的说道:“看把你能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张小勇胸有成竹的说道:“我是在学校图书馆,从一本科技杂志上看到的。”
高大河插话道:“大自然的造化也太神奇了,你说那个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也太有意思了,怎么就能让那个钠钾离子在细胞壁上出入自由呢?”
杨绵羊接口说道:“这叫天地造化,彰显了造物主的构思巧妙和无所不能。”
刘远山穿突然一转话题说道:“据说下个礼拜的生理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做那个巴浦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太有意思了。”
高大河高兴的说道:“那个条件反射的发现,解释了许多原来不能解释的心理现象,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现。”
人的大脑非常发达,人类由于智力的高度发达而成为万物之灵长,可以技压群芳,对于其他动物形成碾压性的统治力。岂不知这高度发达的智慧是和其他动物一样,智力在很大一部分上是建立在一个个简单的条件反射之上的。人们研究人类的智力必须从无数的条件反射开始,每一种动物生命体都有两种基本的反射,那就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而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之上的。所谓的条件反射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条件反射在解刨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指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因为长期一起出现之后,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时,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的神经活动。
就像现在一样,刚才他们正在谈论鸡蛋和细胞的事,没想到却勾起了刘远山说到了条件反射上面来,这应该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天天在考虑医学上的问题,联想越来越丰富,冥冥之中由此及彼就联系到了另一个话题上来,虽然不是很严谨,但是也多少有点条件反射的味道,这说明他们对医学的感悟已经到了不谋而合的程度,也就是说这些年轻人越来越有医学素养,虽然离医学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他们已经在扎实的向着那个终极目标奋进!
这天的生理课是在实验室上的,大家刚来到实验室,就看到生理课代表吴大海牵来了一条被捆住嘴巴的狗。这是一条经过生理课老师和外科老师仔细处理过的狗狗,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在狗的左侧面颊部有一条已被固定好了的硅胶管。在大家的一片笑声中负责上生理课的周老师从里间走了出来。就见周老师今天穿戴的特别利索,大大的白色口罩把整个面部遮得严严的,手上戴着硅胶手套,为了操作方便他老人家竟然没穿那从不离身的隔离衣,一件利索的夹克服显得周老师比往日精神了好多倍。
待大家止住交头接耳和笑声以后,周老师开始讲道:“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块来做一个有趣的狗实验,这个实验在七十多年前伟大的俄罗斯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就做过了,据说他因为完成这个伟大的实验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天我们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重复一下。下面请两个男同学上来帮忙,谁愿意上来的举手。”
还没等周老师话音落下,那个不甘寂寞的张小勇已经首先跑到了讲台上去。李少海一看张小勇抢了头筹,当仁不让的也跨前一步上去了。
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吴大海、张小勇和李少海首先用一副套具把狗狗固定住,然后把狗嘴巴给松开。为了用连接在狗颚外侧的管道收集唾液,将管道连接到一个既可以测量以立方厘米计的总量、也可以记录分泌的滴数的装置。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了以后,正式实验就开始了。
第一步: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张小勇把食物放入到狗的嘴里。同学们立刻看到狗儿开始自然分泌唾液,就见那无色透明的黏液沿着连接到狗颚外侧的管道缓缓流出,滴答下落到连接在管道下边的玻璃杯中。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年轻的学生们还是止不住的惊讶了一会儿,一个个高兴地的手舞足蹈,不亦乐乎。周老师看到大家那毛头毛脑的幼稚样子虽然忍俊不禁,但是为了节约时间让试验快速进行,还是敛住表情制止大家道:“好戏还在后头呢,不要高兴的太早了。试验继续进行。”
第二步:周老师让吴大海到里间去,摇动一个早已准备好的铃铛。狗儿听到铃声以后,只是摇头摆尾的动了几下,那根插在侧颚上的管子中没有唾液流出。等大家看清楚了以后,周老师马上指导着往下进行。
第三步:在给狗进食前,发出与刚才相同的一段铃声。狗儿虽然对铃声没有反应,但是当狗儿看到肉以后,那乖乖的狗儿不由自主的分泌出了唾液,无色透明的液体顺着管子流进了玻璃瓶子里边去了。经过反复摇铃狗儿没有反应和让狗儿看到食物流出唾液的观察,重复该阶段多次,直到大家都看明白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