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辨析以道治国与无为而治
作品:《 太虚一梦证大道》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此章是整部《道德经》的结束语。老子说自己是一腔善言,不想与人辩驳,希望统治者能够采纳,并精炼地总结了天之道与圣人之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说自己的话虽然不太中听,但是“信言”,所说的是真理。“信言”就是值得相信的真诚的话。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句是老子的表态,是说他自认为自己所说的是“善言”,没必要进行辩驳,也不会去与人争辩。潜在有“你信就信,不信拉倒!”之意。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是老子紧承着前面句话说自己不屑与人辩论的道理。他认为自己是有真知烁见的,没必要与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辩论。
老子所言的博者,或许就是指统治者所“尚贤”的那些人吧。
那些“贤人”,做起知识广博,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也的确可能有些小聪明。但在老子眼中,或许他们都是些没有真知灼见的人,只会道听途说些来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己的渊博,赢得统治者的青睐而已。
就算他们利用自己的小聪明为统治者所出的谋、划的策,也偏离大道甚远,只能起到为虎作伥的作用罢了。反而会把社会发展方向越带越歪!
老子此语,也许就是想到自己的理论可能会遭到那些人群起攻讦而先表个态吧。
事实上两千多年来老子理论一直卓尔不群,还真没几个“贤人”敢对其攻击否认的!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这话是说圣人不会去累积财富,有了财物都是为别人准备的。正因为此,他们才会拥有更多。老子还是希望统治者要像圣人那样抱着无私之心来对待天下人民。
财物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源。它是能兑换人力物力的。
所以,除个人生活消费之外所积攒的财富,若不能交给需要的,用得着的人使用,就是一种浪费。于社会而言,与奢侈挥霍造成的浪费同样是有害的。
所以人类社会发展起来了商品交换,就是要把自己多余的用不了的财物去交换自己需要的而又缺少的东西。
当然,自己方方面面都够了还有余的,就是我们心中的自己所积攒的财富了。
对于这部份财富,如何交给需要的人有效地使用,至今我们都还没有很好的良方。交给银行去运作,归根结底仅是一种借贷形式而已。社会提倡捐献,用于公益事业。但这又必须持有者思想境界足够高而自愿为前提。把它搞成一种基金模式,又与银行借贷经营模式之间有竞争。要达到社会财富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还是得过人们心中“私心”那道坎!
当然,历史上有那么样的人。比如陶朱公范蠡,经商致富后数次散尽家财以济乡里。深受大家爱戴,被尊为商人鼻祖。
相较而言,那些只会利用社会发展中的疏漏不公之处大发横财又想方设法刮尽民财的人,不就算是一种祸害了么?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有。”这两句是老子概括总结天之道与圣人之道,希望统治者要按那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