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11章 血雨腥风灭佛令 侠肝义胆石作媒

作品:《 尘缘丨猪八戒与高翠兰的故事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来到迎仙桥上。本想游春看景,没想到却撞见这件事儿。也是自己没有定力,她看到的天界神仙都长得奇奇怪怪,哪见过凡间这般美男子,心想:怪不得玉帝的七仙女偷偷地下凡,人间真是挡不住的诱惑。她见到张山后就怦然心动、一见钟情,八匹马拉也拉不回来。何况又有石佬只想着救人,不分青红皂白从中撮合,一说即合,两厢情愿。谁也不问谁的根底,就这么稀里糊涂成了一对。

你说这王母娘娘会同意吗?她看到要请的神仙都到了,独不见翠灵来侍候,掐指一算,便知道出了事。具体出了什么事情,心中还是没谱。于是把益算星君请了过来,算出了事情的真相。

可是这次王母娘娘倒是沉住了气,并没有当场发怒,她明白自己的女儿——七仙女下凡时因处置不当,闹得天下人皆知。不但伤了母女的感情,而且损害了玉帝家族的尊严。这次出轨的只不过是个使女,也不需要动那么大的干戈。

等宴会一散,送走了众仙,便召集宫中的丫鬟使女们到殿上来,并唤来一个叫撒四的小瘟神,站在自己身旁。训话道:“你们见到翠灵吗?”天女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道“没见到。”

王母冷笑道:“你们永远也别想见到她了。”众天女面面相觑,问道:“怎么了?”王母道:“怎么了,她竟敢违反天规,偷吃禁果,被哀家打下凡间,哀家还要派这位小瘟神撒四跟着她,叫她穷困潦倒,病魔缠身,生不如死,死不再生!”

王母气的拍了一下桌案,接着道“你们皆是我天上使女,凡人称之为天使,多么荣幸。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遵守天职,且不可越雷池半步,如有再敢违我宫中规矩者,同翠灵一样下场!”

王母这样还不解恨,又寻思道:“这石佬本是一个镇河的石头人,居然成了精,竟敢给天女作起媒来。若不灭了他,今后天宫如何安宁?”于是又叫小瘟神撒四下界抓翠灵时先把石佬“修理”了。

撒四只听说石佬是石头成精,并不了解他的根底。想了想,用自己那一套肯定不行,疾病灾难必然不能侵害他。可王母把这事交给了自己,也不得不去,于是便想了个计策对付他。

石佬平时好说爱动,但他毕竟是个镇河石佬,只要不去溜达,神、形总会与石像为一体,立在桥边。撒四本来又黑又瘦,这一天,他打扮成一个小叫花子的模样来到迎仙桥,故意装作玩耍的样子,先去摸桥栏上的小石狮子,接着便去摸石佬的头。

石佬哪知道他是王母派来害自己的小瘟神呢?毫无察觉,任他抚摸,全当给自己挠痒痒了。哪知道那撒四早有准备,背后做起手脚,趁石佬不备,一手偷偷地拿出神錾,一手掏出天锤,把那錾子对准石佬的头,猛夯一锤。石佬想躲时,还是晚了。只听“咔嚓”一声,头皮早被揭下了一块。

石佬又气又急,“啊呀”一声,一手捂头,一手紧紧抓住撒四,怒问道:“你小子,为什么害我?”撒四本想一下子可以结果他的性命,没想到石佬躲得这么快,还这么大的力气,把自己手臂的骨头都快捏碎了。这撒四只不过是个瘟神,并无多大力气。何况石佬是有根基的,哪里挣得脱?只得叫嚷着求绕。在石佬的威逼下,才把王母娘娘安排的事情供了出来。

高翠兰听到这里,十分着急,忙问道:“他不但害你,而且还要害那张山、翠灵,她俩怎么样了?”石佬道:“幸亏那石匠为我打造锁仙链有了用处,我把那个撒四锁到活宝山象牙峰上了,哪还能去加害她们两个?”

高翠兰这才少许放下心,道:“这么说你救了张山、翠灵,这个庙难道是他们给你建的?”石佬道:“正是。”

原来这张山是交城县南张镇人,也算是书香门第,父亲靠教书为生,家中虽然没什么大的产业,但也衣食无忧。只可惜张山父亲去世太早,家境便逐渐冷落了。张山不忍看到母亲生活艰辛,立志发奋读书,期望一举成名。没想到功名不就,却险遭牢狱之灾。家中除了三间破屋,便一贫如洗了。

翠灵跟张山来到家中,看到这般状况,问张山道:“你是要继续考取功名,还是另谋生路?”张山道:“我已经是进入阎罗殿的人,想不到老天爷睁眼,碰到一位好心老人,又遇见你,亏得你们救了我,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一切都听娘子安排!”

翠灵笑着道:“你要去阎罗殿,怎么走错了路,却跑到迎仙桥上去了?”张山被她问的一愣,但灵机一动,随口答道:“我不去迎仙桥,怎么能迎来你这位仙女哪?”

张生本是开个玩笑,没想到一语中的,翠灵不但没高兴,反而忧心忡忡了。心中暗想:“你哪懂得,我要不是个仙女就好了。就因为是仙女,做夫妻的日子才不会长久。玉帝的亲女儿下凡,都受那样的折磨,最后还是归了天庭,何况我这个小小使唤丫头,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哩。”

张山看到她突然愁眉苦脸的样子,忙问道:“怎么了?”翠灵知道张山已经是个经不得大风雨的人了,不能再伤害他,自己的一切都不能告诉他。于是搪塞道:“没什么。我在想,那个石佬也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来个拉郎配,真是可笑。”张山道:“真是个热心肠,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翠灵听张山说这样的话,知道他是个得恩必报之人,心中也很受感动。

却说镇上的人看到张山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回来,像炸开了锅一般,奔走相告,都跑过来看新媳妇,一时间院子里挤得水泄不通,都问张山:“哪里找的这么漂亮的媳妇?”张山不好意思答复,翠灵却大大方方道:“俺家就是西山村的,俺姓崔,叫‘崔灵’,今后就是邻居了,请大家多多关照!”

说得大伙笑呵呵的,都夸张山转运了,找个这么好的媳妇。也有些街坊们拿来酒、肉、果子、衣料当贺礼,张山也千方百计置办了酒席,简简单单举办了婚礼。街上的孩子们还不断在他门前点爆竹,一连热闹了几天。

这翠灵仙子乃是王母娘娘身边的天使,可不比一般女子,她胆大心细,机敏过人,而且敢作敢为,认识不少各路神仙。她只告诉张山自己住在寄云山中,父母早亡,跟外祖父长大,外祖父是个异人,经常出门学道修仙,只有自己住在家中。这次出来就是去寻找外祖父的,没想到遇到了张山,成就了夫妻。

通过几天的交谈,她知道张山确实满腹经纶,志向高远,只因当时官场腐败,权贵把持考试,名曰推荐,实际上是互相利用。张山家境贫寒,而且持才自负,找不到举荐之人,哪能取得功名?为此,她暗暗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论夫妻长短,都要为张山实现抱负。

于是对张山道:“既然你文章写得好,能不能把这进士科考试做的券子重写一遍,让我也开开眼界?”张山疑惑地道:“怎么,娘子也懂得诗赋文章?”翠灵道:“小时候偷偷学一点,怎敢同相公相比?不过,我认识一位从朝廷退休后隐居的高人,常与外祖父论道,他诗词歌赋,经义、文章无所不通。你写出来,我想请他给个评价。”

张山高兴地道:“你还认识朝廷中人?也好也好,有高人给个评价,也不枉我辛苦半生、反而让别人以为我是孤芳自赏了!”说着话,便磨墨铺纸,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张山花了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试卷重新默写了一遍。写好后,便指指点点同翠灵交流起来,翠灵看他字写得规整,诗赋、文章做得也有气势,一个劲的夸“好”。张山道:“娘子说好不算,必须找那个高人去看。”翠灵道:“相公不知,这位高人怪得很,自隐居后,一个生人也不见,你去,准是见不了。”

张山不放心道:“难道让你一个人去不成?”翠灵道:“只能我一个人去。怎么,还怕出什么差错吗?”张山急忙道:“哪里哪里,我只是担心而已。”翠灵劝张山不用担心,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试卷,辞别上路了。

翠灵走出了南张镇,见四周无人,便架起祥云,直奔京城而去,悄悄地落在了皇宫大院。

这时正值文武百官上朝,大臣们自觉排成两队走向金殿。神仙都会隐身之术,翠灵忙躲在进殿台阶旁边,她看到文官队伍走在最前面的大臣怀中抱着一本奏折,心中暗自高兴。等那位大臣来到台阶处,故意将他绊倒,奏折摔了出来,翠灵赶紧把张山做的试卷塞了进去。

这位摔倒的大臣正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中书侍郎段文昌。他以为自己是上台阶绊倒的,哪里知道会有人算计他。众大臣忙把他扶了起来,把他的奏折也捡起来交给了他。

来到朝堂上,众大臣山呼万岁,施罢了大礼,分左右站立。只听皇上问道:“众爱卿,有什么大事,且请讲来!”太监王公公也随之喊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段文昌忙上前奏道:“臣有本奏。”皇上道:“呈上来!”王公公忙把奏折接过来交给了皇上。

皇上打开奏折,便见到那份写的工工整整的试卷,不知是何意,只得翻开仔细阅览,见文章写得不错,诗做得也好,便问道:“段爱卿,这答卷做的确实不错,但进士科考试已过,人才已经选出,你这时拿出这份答卷,不知是何意图?”

段文昌一听自己的奏折是一份答卷,惊得目瞪口呆,懵懵懂懂地问道:“什么,一张答卷?”皇上抖着那张卷子道:“你看看,这不是一张答卷吗?”

段文昌看了,心中犯起了嘀咕:“我明明写的是浙西旱情之事,怎么却变成一份答卷了呢?”又想道:“这奏折明明是自己亲自交出,经王公公之手转给了皇上,不会有人从中做手脚呀?”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转念一想:“这次进士科考试,礼部侍郎钱正做知贡举,没想到他是个吃独食的主儿,收受贿赂,徇私舞弊,居然连我也不放在眼中。我曾给他打招呼取刑部侍郎之子,可他表面答应,录取时却没有他的名字。正想找个茬儿收拾他,难道老天有眼,在我的奏折里出现试卷,让我奏他一本不成?”

段文昌正在思考,只听皇上问道:“段爱卿,说话呀,到底怎么回事?”段文昌只得奏道:“启禀皇上,老臣正在犹豫,老臣有本奏本,无本不敢妄奏,可怎么会把一份答卷交给皇上呢?这其中必有缘故,不知老臣当讲否?”

皇上道:“朕也觉得奇怪,有话爱卿且讲!”段文昌道:“此次进士考试,朝中早已闹得沸沸扬扬,都说礼部侍郎钱正独断专行,徇私舞弊,录取及第的都是他关系之人,推荐的平庸之辈,所以考生们不服者多矣,大臣们怨气者众矣!不知谁把这份答卷塞进老臣的奏折中,只是想借老臣之手出出气而已,还望皇上不必追究了?”

当今皇上乃是登基不久的唐穆宗,听了段文昌一番话,顿时大怒,道:“什么,不必追究了?进士考试乃为朝廷选拔栋梁之才,岂能儿戏?”大喊一声:“知贡举钱正!”那钱正早吓得浑身颤抖,听到皇上喊他,哆哆嗦嗦走上前来,扑通跪倒,道:“下官在。”唐穆宗问道:“段大人讲的,可有此事?”

钱正知道段文昌借题发挥,是想报那一箭之仇。在这生死关头,明知道斗不过这位皇上的“红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得答道:“决、决无此事!”唐穆宗道:“这么说,是段大人陷害你?”钱正连忙道:“不敢、不敢,只不过------”

钱正不知所措,抬头见皇上两眼正盯住自己,只得和盘托出道:“只不过段文昌曾嘱咐下官要我录取刑部杨侍郎之子一事,下官不敢徇私,没能办妥。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段大人,该不会为这件事为难下官吧?”

皇上及众大臣听这话,全都吃了一惊。唐穆宗看了看段文昌,段文昌却盯住钱正道:“钱大人,说的有道理。我是跟你讲过杨侍郎之子在这次考试之列;不过,我还跟你讲过户部刘大人之子、翰林元大人之子都在这次考试之列,你是贵人多忘事,今天怎么只提到杨侍郎之子一个人呢?”

钱正听他无端拉出朝中许多人来,知道他是既想掩人耳目,又当着皇帝的面讨好大臣。着急地道:“没、没有------”段文昌道:“没有什么,我还给你讲过进士科考试事关重大,一定要把握分寸,量才录用。可你呢,据朝中大臣们讲,你这次是掐头去尾:大臣们的子弟没有一个进第,这到不足为奇,或许他们考得都不好,你铁面无私,没有录取他们,有情可原。可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也一个没有录取,这就叫大臣们有些想法了,十六名考中的居然都是地方官员和富豪们的子弟,难道他们考得最好,真的就这么巧合吗?皇上,您让大臣们说说,听听他们对这次考试都有什么看法?”

唐穆宗听到这里,觉得有门道,往下瞧了瞧,道:“让大家评评也好,你们有什么见解,尽管说来!”

皇上这一发话,大臣们可沉不住气了,有的是给钱正打招呼没中用的,有的是自己孩子没考中的,还有平常对钱正就看不顺眼的,一个个争相发言。有说钱正徇私舞弊的,也有说钱正贪赃枉法的,还有说这些录取的人都是与钱正有特殊关系的,反正没有一个说这次考试公正,替钱正说话的。

唐穆宗听得头都发涨了,指着钱正问道:“钱正,你还有什么话讲?”钱正道:“他们只是猜想,空口无凭。”

唐穆宗看了看龙案上的那份试卷,道:“这个叫张山的考生,你认识吗?”钱正想了想,道:“知道此人,下官看他的诗赋还好,可《时务策》文章言辞犀利,借古喻今,有损朝廷尊严,所以搁下了他。”唐穆宗道:“原来你只喜欢拍马逢迎的无用之辈。”钱正道:“下官不敢,只是------” 唐穆宗问道:“只是什么?依朕看来,把朝廷选拔栋梁之才的重任交给你这样的人,朕还真有些担心哪!”钱正道:“下官知罪!”

唐穆宗指着钱正道:“钱正,你不说诸位大臣空口无凭吗?现在朕也不让大理寺去查你,朕倒要来一次重考,等结果出来,一切就都明白了。”

众官员没想到皇上快刀斩乱麻,拿出这样的好主意,齐声奏道:“皇上英明!”于是皇上便安排由中书舍人白居易、翰林学士王齐主持重新考试的一切事宜,择日进行重考。

却说灵翠在大殿上听得明明白白,自己一招见效,皇上竟然决定要重新考试,真是个没想到的结果。晚上回家便把消息告诉了张山,张山虽然高兴,却又不敢相信。问翠灵道:“那高人怎能知道朝中之事?”翠灵道:“我原来就给你讲过,这高人是朝中官员退隐的,正好他的门生去看他时,说起朝中大事,才告诉他的。我去得正巧,得了这个消息,难道你不相信吗?”张山这才信以为真,认真复习起功课来。

果然不出所料,张山很快便接到官府的快报,催他赶赴京城准备复考。张山不敢怠慢,向邻居借些银两,收拾了行李,携翠灵一道去了京城。

这次考试,是大唐科举制度进士科考试中第一次重考,开了先例。朝廷十分重视,增加了十个名额。放榜时,张山果然名在榜中,而原来考中的十六人只有两名被录取,其余全部落选。幸亏有两名被这次选中,救了原知贡举钱正的命,皇上说他良心还没坏透,对他罪减一等,下了一道“革职查办、抄没家产”的敕令。

再说张山中进士第后,又经吏部选试,推荐他任信城县尉之职,不久后便调任当了应山县令。

应山县城离寄云山不是太远,正是管辖之地。张山上任后便想到了救命恩人。于是同翠灵商议,要一同去寻找、拜访石佬。翠灵道:“恩人是要拜谢的,但老爷刚刚上任,公务千万不可耽搁。不如臣妾先去寻找一趟,等找到后,若能把他请过来更好,若他不愿意来,你再去谢恩不迟。”张山觉得翠灵说得有道理,不过对她一个人出门还是担心,要派两个差人跟她一块去。翠灵道:“这是咱们家私事,岂能惊动官差?我从小就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的,尽管放心!”

第二天,翠灵便打扮成村姑模样,到寄云山来找石佬。翠灵上次看到石佬时就觉得他形象有些奇怪,知道他不是平常人物。当时因为情急,哪顾得互相问明来历,其实翠灵早就想来探探他的根底。正是:

姻缘也非前世定 至高神权难操纵

两厢偶遇成婚配 多亏做媒石头精